
浮生偷得半日閑,方寸俯仰見天地
昆明官渡古鎮位于昆明市南部,歷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,古時的云南人在此地捕食滇池中的螺螄魚蝦為生。天長日久,這個小漁村的螺螄殼堆積如山,被稱為“媧洞”。1000多年前,南詔政權于昆明西山腳下修筑拓東城,“蝸洞”成為往返拓東城的必經之地,遂改名“官渡”,逐漸成為滇池東北岸的一大集鎮和交通要沖。
之后的千余年間,官渡古鎮因其地理位置持續繁榮,商賈云集、文化興盛,歷朝歷代都在此地建造起新的建筑。在不到1.5 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就有唐、 宋、 元、明、清時期佛寺、閣樓、廟宇等,當地人俗稱“五山、六寺、七閣、八廟”。
在官渡古鎮的西北隅,有一文明閣建筑群,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,后毀于兵燹。其中建于明天順年間(1457-1465年)的孔子樓,為方形三層飛檐斗拱樓閣,因“遠而憶之恍若凌云翻雪浪,近而俯之自覺兩袖涇秋露”而命名凌云閣。閣樓下寶象河穿流而過,流水潺潺,河堤柏林蒼翠,霞光霧靄,久繞不散,故又稱“鎖水閣”。
《凌云閣》中有記:“登斯樓夕陽滿樓穿疏透閣,襄影蒙龍斜輝飄落玉宇!薄盁熆澚柙啤币渤蔀楣俣砂司爸。清光緒十三年(1887年)七月地震凌云閣部分坍塌,重修之后,用作鄉試、洞經演奏、新學之所。如今,凌云閣重新修葺,拔地撐天,登樓遠眺,官渡古鎮可收眼底。
2020年9月3日,云南忠維太極拳館的陳氏太極拳習練者們走進官渡古鎮凌云閣習拳、品茗。在鬧市中尋得一方安靜之所,古鎮中探尋昆明城悠久文化之旅。
塵世的喧囂,都市的躁動,在踏入小院的一瞬間竟完全消失,仿若“穿越”。
明代的纏枝蓮、卷草紋琉璃磚和蔓生的西番蓮
在院心行一路太極拳,在廊下品一盞香茗,感受到的是行云流水般的清閑——云淡風清,波瀾未驚,是身心的完全舒展。
昆明是一座“無比緩慢的城市”
”草堂春睡足,窗外日遲遲“
道地的昆明小吃——豆花米線、米哺、豆面湯圓
調糕藕粉
涼糕、烤豆腐
小吃暗示的是一個城市與大地的關系,講究的是”鮮“,鮮的意思,就是活,尚未完全脫離自然成為配料、作料。一個地方與大地關系越密切,小吃就越多。
——于堅《老昆明》
所有圖文均可轉載,請注明出處。
特別感謝熱心拳友李祖瓊、李向榮、鄧燕提供圖片素材
特別感謝張菊老師為大家提供場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