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太極拳畫弧走圈的運動中,要以腰為總樞紐,自始至終都要貫穿中氣潛轉、虛領頂勁、松肩垂肘、含胸塌腰、束肋合腹、松胯同襠、氣沉丹田。初練太極拳,必須緩慢,能柔則柔,不可追求快速,其原因就在于要遵循“來脈轉關要真,運動須無微不到”的鍛煉原則。
如果開頭練習過快,則必然處處滑過,作不到恰到好處,這是初練太極拳容易犯的錯誤。隨著功夫增進,動作自然由生到熟,由熟生巧,由巧生妙,由妙生神;再由慢而快,而后由快轉慢,快慢相間,剛柔相濟。如此,能慢到十分,又能快到十分。通過這樣的反復練習,才能做到輕靈敏捷,輕靈之中又含有松沉之感。
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圓圈運動時,還必須注意:三心要虛,三心歸田,三處要實,四饋放松,四肢貫串,力達四梢。
所謂三心,是指頭頂心(百會穴)、手掌心(勞官穴)、腳底心(涌泉穴)。三心要虛是指這三個地方要保持虛空。
三心歸田,是指頭頂心、手心、腳心所納之氣共同納于丹田之中。
三處要實,是指腰處、丹田處、腳底處要實。
四饋放松,是指兩肩與兩胯部位確保放松狀態。
四肢貫串,是指雙手臂和雙腿足以出入勁為序,節節貫串。
力達四梢,一指四肢以出入勁為度,使氣勁松串雙手指與雙腳趾,手腳方能更好地起到領勁的作用,二指發(血之梢)、牙(骨之梢)、舌(肉之梢)、甲(筋之梢)領住勁力,氣力自然貫通,從而周身掤勁圓融貫通。
做好以上注意點,是為了達到“根節催、梢節領、中節隨”的效果,所謂明其陽而注其陰、知其前而注其后,明其領而注其催、知其開而注其合,即此意也。